close




絕大部份的人都喜歡主體(不管是人或物)清晰而背景是模糊的照片(如上圖),

亦即所謂的"淺景深"照片,

而這些人在拍照時自然也想利用自己的相機拍出類似的效果,

但效果通常不如預期(甚至沒效果),

這時一定會想問為什麼?Why?



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如下:



  1. "我的相機這麼高檔,為什麼拍不出我要的效果呢?"


  2. "我把相機的光圈開到最大啦!為什麼拍不出來呢?"


  3. "我發現在小花模式下可以拍出效果耶!"




那何謂景深?它又和什麼有關係呢?

對於只想輕鬆拍照而不想深究理論的人又要如何使其了解呢?

舉例說明如下:



將眼睛當作相機來解釋景深的觀念,

以手指為主體,

眼睛隨著手的移動而持續盯著手指看,

當手指越靠近眼睛時(類似鬥雞眼),

是不是除了手指外,其他景物都是疊影或模糊的?

而當手指拉遠時,

手指週遭的景物是不是越來越多且清晰?



換成攝影理論來解釋,如下:

景深三要素 - 焦長、光圈、物距,

手指靠近眼睛:物距短或長焦距,兩者皆是可視角度變小而使景深變淺,

手指遠離眼睛:物距長或短焦距,兩者皆因可視角度變大而使景深變深,

至於光圈和景深的關係,

可以利用下列的實驗讓你更容易了解,

即透過一個洞(或孔)看東西時,

孔徑越小(小光圈)則被視物越清晰,

孔徑越大(大光圈)雖可視範圍變大,但除了主體外,週遭景物較不會去注意(景深範圍外),

簡單的說:



  1. 相同光圈下,當被攝物離相機越近則景深越淺(背景越模糊,甚至不可辨識),反之則越清晰(主體及背景皆清楚)


  2. 相同焦距(鏡頭)下,光圈越大(f值越小,如1.4)則景深越淺,反之,光圈越小(f值越大,如22)則越清晰




今天以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解釋景深的觀念,

希望可以讓你更容易了解!

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或更好的例子也歡迎提出來一起討論、分享喔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ty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